您好,欢迎访问通辽民营粮食购销行业商会官方网站!
国际粮油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行情 - 国际粮油

我国主要粮食后续市场分析(玉米)

作者:sysadmin 来源: 时间:2018/9/4 浏览:3985 次 字号:【 】 【关闭

  

1、国内玉米进出口形势分析

作为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玉米贸易总体上呈现出口下降、进口增长的态势。自2008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国内需求增长较快,玉米出口量基本维持在30万吨以下的较低水平,且整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我国从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玉米净进口国。2012年玉米进口量激增至520.7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2013年以来,玉米进口量虽然有所回落,但总体依然处于高位。

国家对玉米进口实行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仅为1%,2004年至今一直维持在720万吨水平不变,一旦超过关税配额数量后将采用正常关税,即65%的税率。

1.1出口情况

海关数据显示,加入WTO以来,我国玉米出口在2003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的1 639万吨。但在随后的2004年,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国家的贸易政策转向抑制出口,不仅降低了出口配额,还取消了玉米出口补贴,由此导致2004年我国玉米出口量仅为232.36万吨,同比下降了85.82%。

2005年由于玉米丰产,加上禽流感导致的国内玉米价格下降,政府再次出台新政策鼓励玉米出口,因此,当年玉米出口量恢复性增长至861万吨,同比增加270.55%。

在经历了2006年的出口再次下降和2007年的出口再次上升之后,受国际国内需求及相关贸易政策的影响,2008年的玉米出口量锐减至25.23万吨。2009—2011年,中国玉米在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国际竞争力不断下滑,出口一蹶不振,出口量一直维持在十几万吨的较低水平。自2012年中国玉米出口量重返25万吨的水平后,近几年玉米出口量一直维持在低位。

从出口国别来看,中国玉米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其次是非洲。2002—2007年,玉米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如韩国、马来西亚、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其中韩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玉米出口市场,中国对韩国玉米出口占当年玉米出口总量的49%以上,2005年最高,为68.45%;2008年限制玉米出口后,中国玉米出口量锐减,玉米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朝鲜,2009—2015年中国对朝鲜的玉米出口均占当年玉米出口总量的80%以上,其中2011年和2012年最高,达100%。

1.2 进口情况

从进口玉米数量来看,2010年之前,我国玉米实际进口量很小,一般保持在10万吨以下,2010年突然扩大到超100万吨的高水平,标志着我国玉米国际贸易格局的重大转变。特别是2012年中国玉米进口创下520.7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中国玉米净进口国的地位基本确立。

具体来看,2001—2003年中国玉米进口量由3.61万吨大幅下降至92吨;2003—2005年进口缓慢增长,由92吨增加至3 897吨;2005—2009年快速增长,进口量由3 897吨增至8.346万吨;2009—2012年急剧增长,进口量由8.346万吨增加到520.7万吨,增加60多倍;受美国转基因玉米退运事件的影响,2013年中国玉米进口量下降至326.6万吨;2014年进一步下降至259.77万吨;2015年恢复性增长至473万吨。近两年,玉米进口量又有所下降。

从进口国别来看,入世以来直至2012年,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主要是美国、老挝、缅甸和越南,除2002年和2003年以外,从上述四国进口量占当年玉米进口总量的86%以上,其中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玉米进口市场,入世以来中国从美国累计进口的玉米占进口总量的比重高达95.4%,2012年占比最高,达98.2%。

但自2013年起,受2013年11月美国转基因玉米退运事件的影响,我国进口美国玉米的步伐减缓,当年12月自美国进口玉米显著降低,但全年进口美国玉米仍有326.6万吨,占比高达91%。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自乌克兰进口的玉米从几近为零增至12月的10.9万吨。

2014年我国玉米进口量降至259.77万吨,自美国进口的玉米占玉米进口总量的份额大幅下滑至39.5%,而自乌克兰、泰国和保加利亚进口玉米的数量显著提高,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7.1%、15.4%和5.16%。2015年中国进口玉米473万吨,同比增加82%,其中自美国进口的玉米数量再次大幅下滑,占比仅为9.8%,而自乌克兰进口玉米数量则大幅增加,占进口总量的81.4%。

从2015年开始,自乌克兰进口玉米总量开始超过美国,成为我国进口玉米的第一大来源国。2017年,自乌克兰进口玉米总量为182万吨,自美国进口玉米数量为76万吨。

2.中美贸易战对我国玉米市场的影响

2018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双方不断针对性增加商品类别、关税及规模,涉及范围广,影响较为深远。农产品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大豆、玉米、小麦、高粱等品种。

据测算,对来自美国的进口农产品开征25%关税,将直接导致美国玉米、高粱、大麦等农产品进口完税成本提高300元/吨左右。以玉米为例,按进口玉米配额内1%关税计算,2018年7月初,进口美国2号黄玉米到岸完税总成本约1558元/吨,增加25%关税后,美国玉米进口成本将达到1958元/吨,相对于国内玉米价格而言,美玉米将完全失去价格优势。

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玉米配额是720万吨,从2016年开始,乌克兰成为我国主要玉米进口国,美国进口玉米所占额度不大。贸易战开打,美国玉米及高粱等彻底失去替代国产玉米的价值,进口量将减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后期南方港口国产玉米的压力,但并不会影响国内玉米市场整体的供需格局。

2.1拍卖主导市场,供应有保障

目前国内玉米供应主要依靠临储玉米拍卖,每周保持800万吨的投放量。截至8月24日,2018年度临储玉米拍卖连续进行20周,累计投放玉米总量15623万吨,成交总量6720万吨,成交率43.0%。拍卖粮源陆续出库,玉米市场供应有保障。

2.2 进口国多元化,美玉米进口受限并不影响全局

我国玉米进口实行配额制,关税内进口配额为720万吨。从2016年以来,乌克兰进口玉米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80%以上,美国玉米进口量及进口占比均已明显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下调对多个亚洲国家进口关税,加速从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等,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

在面临美国贸易战压力下,中国下调亚太多国进口商品关税,推动进口商品关税减免措施。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6月26日发通知,从7月1日起,我国将对原产于孟加拉国、印度、老挝、韩国、斯里兰卡的进口货物下调关税税率。进口货物清单包括了化学品、农产品、医疗用品、服装、钢铁和铝制品等,绝大多数协定税率在调整后较最惠国税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其中,大豆进口关税税率从3%调降至零。同样玉米及其产品也在关税下调清单内,其中冷冻甜玉米关税税率从10%调降至零10%,种用玉米关税税率从20%调降至零,其他玉米关税税率从65%调降至零、玉米粗粒以及粗粉关税税率从65%调降至零、玉米淀粉关税税率从20%调降至零。

2.3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进口下降,一定程度利好国内玉米消费

在我国进口的玉米替代品中,仅高粱大部分来自美国。随着美国进口高粱成本的上升,预计高粱在饲料中对玉米的替代将大幅减少,进而增加对玉米的消费。但是,预计替代规模最高仅在500万吨左右,占比有限,对后期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也有限。


版权所有:通辽粮食行业商会 电话:(0475)8234669
商会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路世基大厦十五层
E-mail:tllssh@126.com  蒙ICP备19002393号-1  技术支持万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