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7日当周,2018临储玉米运行二十二周,总计投放1.72亿吨,总成交7530万吨,总成交率44%。其中,14年产成交4525万吨占比60%,15年产成交2948万吨占比39%,其余13年产成交55万吨,11-12年产成交1万吨。分地区来看,黑龙江成交3132万吨占比42%,吉林成交2643万吨占比35%,内蒙古成交1037万吨占比14%,辽宁成交716万吨占比10%,其余四川成交0.8万吨。
截至目前,东北临储玉米剩余库存共计1.01亿吨,其中,2014年产约770万吨、占比8%,2015年产9300万吨、占比约92%。分区域来看,剩余临储玉米库存黑龙江地区占比44%、吉林地区32%、内蒙古地区17%、辽宁地
本周拍卖继续增量,本周拍卖投放792万吨,成交量429万吨,周成交比率达54%;吉林省成交200万吨占比47%,黑龙江省成交130万吨占比30%,内蒙古成交50万吨,辽宁成交49万吨。本周成交均价也再创新高,本周黑龙江省成交均价1453元/吨,周比上涨22元/吨;吉林省成交均价1554元/吨,周比上涨8元/吨。且本周拍卖溢价也高于上周,吉林省粮源平均溢价80元/吨,其中14年一等粮源溢价高达120元/吨;辽宁省本周平均溢价75元/吨,其中15年二等粮源溢价105元/吨;黑龙江省平均溢价66元/吨,其中14年三等溢价高达150元/吨,15年四等溢价120元/吨。
本周拍卖可谓是量价齐升,辽宁、吉林两地升温速度和成交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两省,一则吉林地区深加工企业密集,辽宁是东北玉米外运的主要地区,因此两地成交率回升速度较快;二则,今年对于新季玉米产量争议最大的正是辽宁和吉林地区,市场对于减产的预估也主要在这两大地区,因此用粮企业或贸易商对吉林、辽宁拍卖 “情有独钟”。
目前对于拍卖的争议主要在于,如拍卖拍至十月底,将继续以800万吨投放6周,若每周按照400万吨成交量计算,临储玉米将再增2400万吨左右进入流通环节。市场上结转库存施压或将推迟新粮上市时间。届时市场上大量新陈粮共同供给市场,新陈掺兑不可避免,也将从供给角度压低新粮高开节奏。此外,仍需关注今年的资金使用成本,虽然新粮高开节奏不可避免,但今年资金成本增加或将吃掉由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缩减预期利润。也建议用粮企业和贸易商合理规避新粮上市后价格波动的风险。
随着用粮企业积极备库不断开展,企业对于目前的拍卖价格也是相对认可的,但也可能出现新粮上市后冲高回落现象,也不排除会出现深加工企业库存充足导致新粮上市后出现卖粮难的局面。拍卖方面,短期重点关注拍卖成交变化、企业原料库存规模、市场心态变化;长期重点关注陈粮结转库存压力、临储库存剩余及其他储备库存剩余、新粮上市后价格波动和卖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