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国内主产区新麦收购市场不温不火,价跌加大新麦市场销售压力,河南地区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价低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成交火爆;因天气改善以及及周边农产品期价下跌拖累,美麦期价弱势回落。
一、价跌加大新麦市场销售压力 河南地区启动托市收购
近期随着各级储备粮轮入力度下降以及市场化主体收购积极性不高,国内主产区新麦市场价格出现大范围下跌,这也促使持粮主体新麦市场销售积极性提高。自7月2日起河南省内符合条件的开封、平顶山、许昌、漯河、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启动2019年小麦托市收购,主产区托市收购启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河南省首批审核确定的收储库点618家,有效空仓容653万吨;相比之下,2018年河南地区6月13日启动托市收购。据统计,截至6月25日,国内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数量2130.3万吨,同比增加424.8万吨;其中江苏收购量561.6万吨,同比增加58.9万吨;安徽收购量383.6万吨,同比增加192万吨;河南收购量450万吨,同比增加66.4万吨;山东收购量352.5万吨,同比增加73.4万吨;湖北收购量68.7万吨,同比增加9.5万吨;河北收购量133.2万吨,同比增加24.3万吨。据市场监测,截至7月上旬,江苏连云港赣榆地区新麦收购价2240元/吨,安徽阜阳颍东地区新麦收购价2220-2240元/吨,河南商丘虞城地区新麦收购价2270元/吨,山东菏泽东明地区新麦收购价2270元/吨,河北邯郸地区大型面企新麦收购价2290元/吨。截至7月5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909合约期价报收于2346元/吨,较6月28日的2347元/吨,下跌1元/吨,跌幅0.04%,期间最高价2359元/吨,最低价2329元/吨。
二、国家临储麦成交持续低迷 价低超标小麦成交火爆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公告显示,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自2019年7月11日起,暂停2014年-2018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2018年自6月18日起国家临储小麦暂停投放市场。据统计,7月3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投放粮源数量301.9582万吨,实际成交数量2.5711万吨,平均成交率0.85%,周度成交均价2173元/吨,其中2013年产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1.0405万吨,成交均价1926元/吨。与国家临储小麦成交低迷形成鲜明对比,价低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成交火爆。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投放区域为安徽及湖北地区,三等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拍卖底价1100元/吨。据统计,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投放量7.5337万吨,全部成交,最低成交价1890元/吨,最高成交价2020元/吨,最高溢价达920元/吨;其中混合麦投放量6.9702万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2000元/吨,成交均价1940元/吨;白小麦投放量0.5635万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2020元/吨,成交均价1976元/吨。截至7月上旬,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为7123万吨,同比下降253万吨;其中江苏地区1359万吨,同比增加81万吨;安徽地区1589万吨,同比下降69万吨;河南地区3320万吨,同比下降143万吨;苏皖豫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占全国比例达88%。
三、天气改善及周边农产品期价下跌 美麦期价走势弱势回落
国际谷物理事会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 2019/202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测数据上调30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7.69亿吨,因印度、欧盟和乌克兰的产量数据上调,小麦产量比上一年增加5%。莫斯科农业咨询机构IKAR下调俄罗斯小麦产量预测数据和出口预测数据,这也是不到两周内的第二次下调;IKAR将2019/20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预测数据下调30万吨至3620万吨,小麦产量预测数据下调70万吨至7930万吨。据俄罗斯动植物防疫检疫局Rosselkhoznadzor称,截至6月25日,俄罗斯2018/19年度(7月到次年6月)小麦出口已达3520万吨,其中包括对海关联盟国家的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14%。俄罗斯小麦零出口关税政策将延长到2021年7月1日,此举旨在促进农产品出口。分析机构APK-Inform表示,2019/20年度(7月至次年6月)乌克兰小麦出口预计从去年的1580万吨增加到1620万吨,因乌克兰小麦产量预计从2460万吨增至2570万吨。一份调查显示,今年欧盟软小麦产量可能比上年提高10%;德国农户协会(DBV)在今年的第一份产量报告中表示,德国2019年冬小麦产量料为2410万吨,高于去年的1960万吨。小麦供应下滑提振澳洲国内小麦价格走高,但由于全球供应庞大,国际小麦价格仍然相对较低,促使澳洲进口小麦。截至7月5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9月合约期价报收于516.5美分/蒲式耳,较6月28日的526美分/蒲式耳,下跌9.5美分/蒲式耳,跌幅1.81%;期间最高价531美分/蒲式耳,最低价501美分/蒲式耳。
四、产区新麦价格或企稳转强 关注小麦托市收购力度
自国内主产区夏粮收购以来,市场化主体入市收购新麦力度明显不如上年,一方面面粉加工企业因开工率偏低加之粮源供给有保障,其小麦市场采购力度疲软;另一方面,粮食贸易商等市场主体因贸易价差狭窄加之后市麦价空间预期不乐观,入市收购较为谨慎,囤粮待涨比例较低。随着河南地区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以及2014-2018年产国家临储小麦暂停投放市场,流通市场小麦供给压力将有所缓解,这或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主体购销心理,提振新麦市场价格走势。预计后期在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量未形成较大规模的情况下,新麦市场行情整体将围绕托市收购价附近运行,麦价难有明显波动,新麦品质普遍好转将制约跨区域流通以及价格运行空间。建议后期密切关注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