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储藏有以下几个不利因素:原始水分高,呼吸旺盛,成熟度不均匀,吸湿性强,带菌量大,玉米的胚大,富含脂肪,易发生酸败;其中水分是影响玉米安全储藏的主要因素。 |
玉米籽粒构成及分类。玉米由胚乳、胚、种皮和根冠等几 个主要部分构成。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红色、紫色 等,因品种而异,最常见的为黄色和白色。籽粒形状、大小和 透明度等随品种类型而不同,如马齿型品种粒大,扁平近长方 形;硬粒型品种粒小,近于圆形,透明度好。玉米籽粒中含有 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1、维生素 B2 含量均较多。 |
对于角质型玉米来说,其胚乳全部为角质胚乳,坚硬呈半 透明状,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 种子皱缩。 |
对于粉质型玉米来说,其胚乳全由粉质淀粉组成,籽粒乳 白色,无光泽。 |
玉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流散特性、热特性、吸附特性 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玉米的正常储藏与保管。 |
玉米的储藏特点。①玉米胚大,生理活性强。玉米的胚部 几乎占全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 10-15%。玉米胚 部大的特点给储藏带来很多不利。玉米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 质,约含有全粒 30%以上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适合霉 菌生长和繁殖。由于具有这些亲水物质,所以吸湿性强,呼吸 旺盛。玉米吸收及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达到安全水分 的玉米,胚部含水量小于全粒或胚乳,而水分大的玉米,其胚 部含水量则大于全粒或胚乳。②原始水分高。在北方,特别是 东北三省,收获季节气温低,加之果穗外有苞叶,使玉米在田 间不能充分干燥,新收获的玉米水分一般在 20%—35%之间,最 高可达 40%以上。即使秋雨少、日照好、成熟度高的情况下, 玉米水分也在 17%-22%左右。③成熟度不均匀,粒度差别大。 玉米生长时,由于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同一 果穗上下部分籽粒成熟度不一致。加上目前杂交玉米成熟度不 均匀、粉质多、角质少、组织松散、生理活性强,储藏稳定性 自然降低。④玉米易生虫。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可溶性糖含量 较高,在脱粒时易受损伤,产生破碎粒,还有未熟粒等因素, 容易感染害虫,受害虫侵蚀。⑤玉米胚部带菌量大、易霉变。 玉米粒内所含脂肪及水溶性糖主要集中于胚部,胚部含脂肪高 达 30%,占整粒脂肪含量的 77%-89%。酸败首先从胚部开始, 并且胚部组织松散,易感染微生物。 |
玉米经过一段储藏期后,因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 得多,因此容易吸湿、生霉、发酸、变苦等。不论常温常湿或 高温高湿,其变化都与胚部酸度增加速度较快有关,这是玉米 较其他粮食难以储藏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