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鼠害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灾害,其危害几乎涉及所有的农作物及其整个生育期。 |
一年之中,有两个明显的危害季节:一是春季 3~4 月作物播种期,处于冬后复苏饥饿状态的鼠类,肆意盗吃春播作物种子,糟蹋幼苗,咬断咬伤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二是夏季 6~7月春播作物生长期,主要啃食茎叶、禾株、未成熟果穗及果实、块茎等。 |
据不完全统计,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国鼠害发生面积超过 2000 万公顷,1987 年鼠害面积高达 3933 万公顷,城乡共损失粮食 1500 万吨。九十年代,全国每年因鼠害造成农村粮食作物田间损失达 30 多万吨, 农作物产量损失在 5%~10%左右,重灾地区高达 30%以上。 |
鼠害对农户储粮的影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既危害田间作物,也是农舍的主要害鼠,这些鼠类在农田和农舍之间往返迁移,造成“春吃苗、夏吃籽、秋冬回家咬袋子”的现象。 |
据调查,一个农户一年损失储粮少者 10~20 公斤,多者50~60 公斤,有的地方高达 100 公斤以上。我国有 2/3 以上的农户不同程度存在鼠害,1990 年以来,每年全国农村因鼠害造成损失的农户储粮达 30~50 亿公斤。 |
鼠害对农民健康的影响。我国常见的鼠传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上 3 种鼠传疾病在我国甲、乙类 25 种传染病中的病死率顺序, 均在前 10 名之中。 据了解,老鼠传播给人类的细菌有 14 种、 病毒 31 种、 立克次体病 5 种、寄生虫病 7 种。 有史以来, 死于老鼠传播给人类疾病的总人数,远远超过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