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原粮?
原粮亦称“自然粮”,一般指收打脱粒而尚未碾磨加工带有皮壳的粮食。如小麦、稻谷、大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蚕豆、豌豆、绿豆等。原粮一般都具有完整的外壳或保护组织,防虫、防霉及耐储性等特性都比成品粮高。我国农户、粮食仓库主要储藏原粮。
2、什么是粮食安全水分?
安全水分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粮食安全储藏的水分,一般认为粮食中的水分几乎都是结合水时,才能保证储粮的安全。
3、什么是玉米?
玉米俗称苞米、棒子、玉茭、苞谷,是粮食的主要品种,属晚秋作物。在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很广,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20%-27%。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单个农户家庭种植的玉米,从几亩到几十亩,甚至是上百亩的都有。收获时,每户玉米产量为几千斤到几万斤,甚至是几十万斤。
4、什么是科学保粮?
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藏,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品质劣变速度,减少粮油的损失损耗,降低保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所采取的一些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保粮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分别采取清洁卫生、物理机械、化学药剂、温控储藏等措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
5、现阶段玉米质量标准是哪些?
等级 |
容重g/L |
不完善粒,% |
杂质 % |
水分 % |
色泽 气味 |
|
总量 |
其中: 生霉粒 |
|||||
1 |
≥720 |
≤4.0 |
≤2.0 |
≤1.0 |
≤14.0 |
正常 |
2 |
≥685 |
≤6.0 |
||||
3 |
≥650 |
≤8.0 |
||||
4 |
≥620 |
≤10.0 |
||||
5 |
≥590 |
≤15.0 |
||||
等外 |
<590 |
- |
||||
注:“-”为不要求。 |
6、玉米什么时候收割最好?
玉米在完熟期收割产量最高。此时秸杆变黄,叶片枯萎,果穗茎白色干枯松散,籽粒坚实发亮呈现本品种色泽。如果玉米是籽粒和青储粒兼顾,可采取后熟措施,占杆扒皮,或割杆放到的办法,降低玉米穗水分,充分吸收秸杆、径叶、穗子的养分,继续输送到籽粒中,提高容重,增加产量和收入,还可以利用带绿色的径叶青储,成为奶牛的饲料。
7、农户玉米储藏的方法有哪些?
我省玉米收获时,水分高、自然温度低,农户玉米储藏以穗储为主,粒储为辅。玉米穗储具有孔隙度大的优点,有利于自然通风降水与防霉。经过冬季的自然通风,到来年4—5月份,玉米水分可降至14%左右。
粒藏。进行长期储藏的玉米粒的水分应在14.5%以下,储藏过程中应做好防潮措施。粒粮入仓应除风、过筛,清理杂质。作为种子粮,水分在20%以上的玉米,在低于0℃的环境中储藏时,应做好防冻工作,否则玉米胚芽受冻,发芽率降低,失去种用价值,同时应做好通风降水工作。
①干燥密闭储藏。玉米经过晾晒或烘干,水分降至14%左右,进行散装密闭储藏,一般可以安全度夏。
②低温冷密闭储藏。玉米水分降至14%左右,于冬季进行通风冷冻处理,压盖密闭储藏,有利于保持粮食品质,防霉,防虫。
粒藏玉米,应注意粮食水分和温度的变化,时常检查粮堆的温度。当粮堆温度有升高,应及时查找原因,如果是霉变引起的温度升高,应进行处理。
穗藏。在吉林省普遍采用果穗储藏的方式储藏玉米。果穗储藏时,籽粒的胚部隐蔽,暴露的顶部有角质层和完整果皮的掩盖,可以很好的防止虫霉侵蚀,加之果穗储藏具有堆孔隙大(约占玉米体积的51%)、通风性能良好的特点,果穗储藏玉米的带菌量和呼吸强度较粒藏玉米小,储藏稳定性增加,玉米很少发生虫害。
玉米的耐储性差,而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更难。玉米收获到农户家里,不要急于入仓。把品种不同、质量不同、水分不同的粮食分开。利用收获后天气较暖的一段时间,将玉米穗摊开,堆放在朝阳的地上晾晒降水,并经常翻动,分层入仓。当水分降低到25%以下,再进入粮仓储藏保管。
果穗储藏期间须加强温度、水分检查,注意不同部位有无果穗生霉现象,因为某些耐低温霉菌能在果穗的个别部位生长发育而导致果穗生霉、变质,而这种霉变往往并不反映在温度的生高,当发现粮堆温度上升时,霉变已很严重。当果穗上的籽粒水分降至安全水分时,即可转入粒藏。
8、玉米储藏的特性是什么?
玉米储藏有以下几个不利因素:原始水分高,呼吸旺盛,成熟度不均匀,吸湿性强,带菌量大,玉米的胚大,富含脂肪,易发生酸败;其中水分是影响玉米安全储藏的主要因素。
玉米籽粒构成及分类。玉米由胚乳、胚、种皮和根冠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红色、紫色等,因品种而异,最常见的为黄色和白色。籽粒形状、大小和透明度等随品种类型而不同,如马齿型品种粒大,扁平近长方形;硬粒型品种粒小,近于圆形,透明度好。玉米籽粒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均较多。
对于角质型玉米来说,其胚乳全部为角质胚乳,坚硬呈半透明状,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种子皱缩。
对于粉质型玉米来说,其胚乳全由粉质淀粉组成,籽粒乳白色,无光泽。
玉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流散特性、热特性、吸附特性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玉米的正常储藏与保管。
玉米的储藏特点。①玉米胚大,生理活性强。玉米的胚部几乎占全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5%。玉米胚部大的特点给储藏带来很多不利。玉米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约含有全粒30%以上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适合霉菌生长和繁殖。由于具有这些亲水物质,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玉米吸收及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达到安全水分的玉米,胚部含水量小于全粒或胚乳,而水分大的玉米,其胚部含水量则大于全粒或胚乳。②原始水分高。在北方,特别是东北三省,收获季节气温低,加之果穗外有苞叶,使玉米在田间不能充分干燥,新收获的玉米水分一般在20%—35%之间,最高可达40%以上。即使秋雨少、日照好、成熟度高的情况下,玉米水分也在17%-22%左右。③成熟度不均匀,粒度差别大。玉米生长时,由于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同一果穗上下部分籽粒成熟度不一致。加上目前杂交玉米成熟度不均匀、粉质多、角质少、组织松散、生理活性强,储藏稳定性自然降低。④玉米易生虫。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在脱粒时易受损伤,产生破碎粒,还有未熟粒等因素,容易感染害虫,受害虫侵蚀。⑤玉米胚部带菌量大、易霉变。玉米粒内所含脂肪及水溶性糖主要集中于胚部,胚部含脂肪高达30%,占整粒脂肪含量的77%-89%。酸败首先从胚部开始,并且胚部组织松散,易感染微生物。
玉米经过一段储藏期后,因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因此容易吸湿、生霉、发酸、变苦等。不论常温常湿或高温高湿,其变化都与胚部酸度增加速度较快有关,这是玉米较其他粮食难以储藏的主要原因。
9、农户怎样安全储藏玉米?
(1)适时收割,降水储藏。玉米要适时晚收,使茎秆中残留的养分继续向籽粒中输送,充分发挥后熟作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改善品质。一般在完熟期收获,其特征是植物叶片变黄,苞叶呈白色而松软、散,籽粒变硬,并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一般在10月1日以后开始收获,即不冻死不收获。
玉米收获前后的关键问题是降水,分收获前降水和收获后降水两种方式。收获前降水的主要措施是站秆扒皮晾晒,可降低水分3~6%,增加成熟度,提高容重,可增加亩产5~7%。站秆扒皮晾晒时间要适时,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过早影响灌浆,降低产量;过晚失去站秆扒皮的意义,最佳时间在腊熟末期,籽粒形成一层硬盖时进行,方法是用手捋苞叶扒开,籽粒全部露在外面,接受光照,充分干燥,但在扒皮晾晒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折断穗柄。收获后降水方法:一是田间晒铺子,晒棒子,玉米割倒后放小铺子,扒光棒子,下边垫一层玉米秸秆,既能防潮湿,又有利于降水;二是玉米果穗入场后进行,降水办法较多,具体办法是栈子降水,码趟子降水,入楼子降水,拴绳搭杆降水等,千方百计降低玉米含水量,确保玉米安全越冬。
(2)选择适宜的储藏方法。①田间扒皮晒穂。田间扒皮晒穂即站杆扒皮晒穂,通常是在玉米生长进入腊熟期、末期(定浆期)包叶呈现黄色,捏破籽粒种皮籽实呈现腊状时进行。田间扒皮晒穂的时间性很强,要事先安排好劳力,适时进行扒皮。扒皮时把果穗上的包叶拔掉,让玉米果穗暴露在外,充分利用日光曝晒(晒10-20天左右),使果穗的水分迅速降低。田间扒皮晒穂的玉米,可使玉米水分比未扒皮晒穂的降低5%-7%,容重增加5%-6%,并能促使玉米提前7-8天成熟,使其营养成分逐渐增加,籽粒饱满,硬度增强,脱粒时不易破碎,品质明显改善,质量等级大大提高。实践证明,由于北方玉米生产及气候的特殊性,田间扒皮晒穂是促进庄稼早熟、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降低玉米水分的一个重要途径。
②果穗储藏。玉米的耐储性差,而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更难。玉米收获到农户家里,不要急于入仓。把品种不同、质量不同、水分不同的粮食分开。利用收获后天气较暖的一段时间,把玉米穂摊开,堆放在朝阳的地上晾晒降水,并经常翻动,分层入仓。当水分降低到25%以下,再进入粮仓储藏保管。
根据玉米的储藏特点,对于高水分玉米的保管最好采用果穗储藏。首先,果穗堆放其空隙度大(约占玉米体积的51%),利于通风、降水。其次,玉米穂轴对玉米粒有继续供给养分的作用,可以促进玉米成熟,改善品质,有利于储藏。另外,穂储时,玉米胚部没有外露,可以很好的防止虫霉侵蚀,增强玉米储藏稳定性。
③脱粒储藏。将已脱粒的玉米薄摊在晒场上晾晒降水。春晒是北方地区处理高水分玉米的黄金季节。正常年景的大面积春晒应在3月初至5月末(原始高水分玉米应在不迟于四月上旬铺地晾晒)。在铺晒时,要根据水分情况,先晒水分高的,后晒水分低的。晾晒玉米的厚度在4.5-7厘米。铺晒的玉米每天应翻4-6次。晾晒经验为:光照强、风力小时,向阳打垄,光照差、风力大时,顺风打垄。
④专用储粮装具。在自家院内,四周通风,在不接近建筑物的前提下,建储粮装具。粮食收割到农户家里,不要急着入仓,堆放在朝阳的地方。把品种不同、质量不同的玉米分开,高水分与低水分玉米分开。经过晾晒水分降低25%以下,温度在-5摄氏度以下,可以入仓储藏保管。晾干一层玉米棒,入仓一层玉米棒。玉米棒入仓时,要在仓房内中间部位,留出通风降温空隙,缩小高水分与低水分之差。
冬季将高水分玉米装入专用储粮装具内,在自然风的作用下,可以促使装具内玉米水分不断降低。经一定时间自然通风后,玉米水分可降低3-10%,可实现冬季玉米安全储藏。既解决安全储藏问题,又达到降低水分的目的。
实践证明,装具储粮不仅降水效果十分明显,为高水分玉米安全储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在节约能源,降低费用,减少晒粮工时,减轻劳动强度,延长高水分玉米储藏时间,降低粮食损耗,保持粮食品质,提升出粉率,提高粮食售价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3)加强玉米的储藏管理。我省玉米储藏的重点是防鼠、防霉,其次是防虫。
防鼠。农户储粮存在严重的鼠害损失,预防难度也较大。鼠害不禁造成粮食数量的损失,而且还传播各种疾病。鼠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生态法、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等。在实际储粮过程中,农户储粮应选用具有防鼠性能的粮仓,结合其他防鼠措施有效的控制鼠害,以确保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防霉。玉米属晚秋作物,收获时原始水分较高,防止玉米霉变的关键因素为控制玉米的水分。秋季收获玉米时,应抓住秋季相对温暖干燥的天气,及时将玉米从田间收获回家,剥皮晾晒降水。经过晾晒初步降水后的玉米穗,存放于具有通风、防潮、防鼠措施的仓内。在春冬交替季节,气温回升,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降低玉米水分,防止玉米发霉。春季应加强穗储玉米的检查工作,如此时玉米水分高应适当摊开晾晒,防止霉变。
防虫。根据储粮害虫的习性和传播途径,主要采取的防治手段如下:
①清洁仓具。经常、全面、彻底地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不但有防治害虫的作用,而且对抑制微生物发展,提高粮食卫生标准,都有着积极意义。
②隔离方法。将有虫粮食与无虫粮食,有虫器材与无虫器材严格分开储藏,同时采取必要的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手段。
③改善储粮条件。改善储粮条件是保证储粮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要求做到不漏不潮,既能通风,又能密闭。保持储粮仓低温、干燥、清洁,使害虫不利于生长与繁殖,并消灭一切洞、孔、缝隙,使害虫无藏身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