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分公司组织开展的定期检查主要是什么?
主要为:春季储粮安全和度夏防汛检查、秋冬季储粮安全和冬季防火安全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一般为3-5月和9-11月。
67、粮情检测中的“三温”、“三湿”指的是什么?
“三温”:大气温度、仓内温度、粮堆温度。
“三湿”:大气湿度、仓内湿度、粮堆湿度。
68、如何设置仓温、仓湿和气温、气湿检测点?
仓温和仓内相对湿度的检测点均应设在粮堆表面中部距粮面1m处的空间。气温检测点应设在仓外空旷的绿化地坪上距地面1.5 m处的“百叶箱”内。
69、房式仓人工检测粮温时如何设置检测点?
应分区设点,每区不超过100 m2,各区设中心与四角共5个点作为检测点,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有点。粮堆高度在2 m以下的,分上、下两层;粮堆高度2 m~4 m的,分上、中、下三层;粮堆高度4 m~6 m时,分四层;粮堆高度6 m以上的酌情增加层数。上层、下层检测点应分别设在距粮面、底部0.3 m处。中间层检测点垂直均等设置;四周检测点距墙壁0.3 m。
70、散装粮储粮害虫密度检查的取样方法是什么?
(1)扦样点的设置:长方形粮面的粮仓四角各设1点,墙的长边设两点,短边设1点;圆形粮面外周围均匀设定,浅圆仓设6点,筒式仓和地下仓等圆形粮面设
4点,柱周围、仓门内、人员进出口、排风扇口、通风道口、温度异常变化点和曾发生过虫害的部位应各设1点,每点距墙0.1 m~0.5 m;按粮堆大小应在粮面中部区域设3~10点。粮堆内扦样层按粮堆高度设置2-4层,即粮堆高3 m以下设2个采样层,分别设置至距底部0.5 m以下和距粮面0.5 m以上;粮堆高3 m~6 m的,在上下两层之间等距离增设2个采样层。每层每点采样量不少于1 kg,分别进行害虫密度检测。
(2)扦样方法:用电动扦样器在每一个扦样点处分层扦样,表层可人工取样。
71、房式仓磷化氢环流熏蒸气体取样点应如何设置?
房式仓每廒间内设置气体取样点应不少于5个,即在仓房的四角和中央设气体取样点。气体取样点深度在粮面下30 cm~50 cm。必要时可在其它部位增设气体取样点。
72、粮情检查结果应如何进行处理?
储粮温度、相对湿度、害虫密度以及粮食(或油料)水分等粮情检测结果应登记在粮情检测记录簿上,并应根据检测结果绘制反映粮食、油料储藏期间气温、仓温、粮温变化关系的三温曲线图,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掌握粮情变化规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确保储粮安全。
73、按照送风方式,机械通风可以分为哪几类?
(1)压入式通风。通风机正压送风,适用于降水通风和粮堆中、上层发热降温通风。
(2)吸出式通风。通风机负压吸风,适用于降温通风、保水通风、预防结露通风和粮堆中、下层发热降温通风。
(3)压入式与吸出式相结合通风。一是在粮堆风网中,空气输入端由通风机正压送风,空气输出端由通风机负压吸风,适用于粮层较厚、阻力较大的通风。二是在通风过程中,一个通风阶段采用压入式通风,一个阶段采用吸出式通风,适用于粮层较厚,温度和水分不易平衡条件下的通风。
(4)环流通风。通风机的空气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粮堆风网的空气输出端和输入端相联接的密闭循环通风,适用于均衡粮温。
74、机械通风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降温。处理发热粮或高温粮;在低温季节进行通风降低粮温,同时采取各种隔热措施保持较低粮温,实现低温储粮;延长防护剂的残效期;降低机械烘干后粮食温度。
(2)降水。降低粮食含水率,提高储粮稳定性。
(3)保水。在通风降温时,选择有利的空气温湿度条件,减少因通风引起的水分损耗。
(4)其它功能。平衡粮堆温度、湿度,防止或消除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预防高水分粮的发热;排除粮堆内异味或进行熏蒸后的散气;在高温季节排除仓内空间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