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农忙正当时。黟县各地农民抢抓农时,以农业机械化赋能春耕生产,通过工厂化育秧、智能插秧、精准施肥等新技术应用,跑出春耕“加速度”,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柯村镇胡门家庭农场,农机手正驾驶着新型插秧机穿梭作业。随着机械臂规律摆动,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整齐划一地扎根沃土,转眼间为稻田披上绵延绿毯。农场主程华明欣喜地算起“机械账”:“我们农场1800亩地,过去人工抛秧要15人干两个月,如今4台插秧机半个月就能完成!农机补贴政策让我们添置了智能育秧棚,现在从育苗到插秧全程机械化,效率翻了几番!”
据了解,柯村镇胡门家庭农场依托“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模式,建成5亩智能化育秧大棚,通过精准控温、智能补光等先进技术,培育出的秧苗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出苗率提升30%以上,可为4000余亩农田提供优质秧苗,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事焕发新活力。
“秧好半年粮,目前全县投入插秧机26台套,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不仅能保证每亩1.8万株的基本苗,还能通过精准控量减少肥料浪费,为后期高产打下基础。”黟县农艺师章斌介绍道。
近年来,黟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协同机制,组建“春耕服务队”开展上门指导,通过“田间课堂”传授轻简化栽培技术,让科技种田理念扎根沃野。截至目前,全县农机保有量2.7万台(套),补贴各类农机具941台,发放补贴资金153万元,受益农户815户,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预计202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7.39万亩。
转自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