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三类苗”是指从小麦出苗到越冬期,麦苗出现的三种生长现象,三类苗分别包括“弱苗”、“旺苗”、“壮苗”。这期间对三类苗的管理措施是使弱苗、旺苗转壮,壮苗稳长,以便为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一类苗(壮苗)
每亩总茎数不超过90万。主茎和大分蘖明显、粗壮、叶色深绿。单株分蘖3~5个,单株次生根5~7条。
对底肥不足但墒情好的壮苗麦田,应趁墒补肥,避免麦苗脱肥转化为弱苗。底肥充足但跑墒严重,并已出现缺墒的壮苗麦田,应中耕松土保墒提墒。已严重缺墒的壮苗麦田,应灌分蘖水,灌水后中耕松土。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壮苗麦田一般不必再施肥,只要中耕保墒即可。
2、二类苗(一般苗)
每亩总茎数60~80万。单株分蘖2~3个,单株次生根4~6条。
旺苗一般是由土壤肥力好、底肥足、墒情好、播种偏早、密度偏大等因素引起的。对由底肥足、墒情好引起的旺苗,应采取深中耕的办法断去老根,促进新根下扎,调节养分的吸收,减少春季分蘖,防止徒长,促进大蘖成穗。对由密度过大或播种偏早引起的旺苗,应及时疏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使个体充分发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效唑来控制麦苗旺长,一般在越冬前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克加水喷雾。
3、三类苗(弱苗)
弱苗:叶色发黄,叶片窄短,每亩总茎数40万左右。单株分蘖1~2个,单株次生根4条以下。
弱苗主要是由播种偏晚、整地质量差、土壤肥力低、墒情不足等因素引起的。对由土壤肥力低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应加强管理,做到早管早促,在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使弱苗迅速转壮。
一般在小麦3叶期每亩用尿素5~7公斤、农家肥混合施用。对由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墒严重的田块外,一般不浇水,以免造成地温下降,不利于发苗,应浅中耕保墒增温。对晚播、整地质量差的麦田,应及时中耕松土,同时补施有机肥。
科学种田,精心管理,丰收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