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现状:价格普涨,区域差异收窄
近期国内小麦市场延续强势行情,主产区制粉企业收购价格普遍站上1.19-1.21元/斤区间。具体来看:
山东:均价1.2-1.22元/斤,部分深加工企业报价突破1.23元/斤,领涨全国;
河北:主流价格1.19-1.21元/斤,局部区域因粮源紧张溢价明显;
河南:均价1.195-1.215元/斤,豫北优质麦价格较豫南高0.005-0.01元/斤。
尽管区域间价差仍存,但全国小麦价格重心整体上移,市场看涨情绪升温。部分贸易商已开始调整库存策略,捂粮待涨现象增多。
二、驱动因素解析:供需博弈与外部联动
1. 粮源趋紧,贸易环节心态博弈加剧
当前基层余粮减少,农户购销参与度降低,贸易商挺价惜售情绪较强,导致市场流通量减少,推动价格上升。
贸易商惜售挺价:受前期小麦低价运行影响,部分贸易商库存成本倒挂,现阶段普遍选择压仓待涨。据调研,华北地区贸易商库存释放量同比减少30%,市场流通粮源偏紧。
制粉企业被动提价:面粉消费淡季背景下,企业开机率维持低位(约35%),但为保障刚需库存,不得不小幅上调收购价吸引粮源。
2. 政策信号提振:中储粮拍卖释放积极预期
中储粮小麦双向购销成交改善,竞价采购规模增加,成交均价溢价增多,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价格。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策层面对于市场的调控意图,也从实际行动上给予了市场积极的信号,让市场参与者对小麦价格的未来走势充满信心。
3. 饲用替代重启:玉米价格反推效应
玉米、小麦价差收窄:华北玉米均价突破2400元/吨,较小麦价差缩至200元/吨以内,饲料企业开始询价芽麦、萌动麦等低价小麦品种。这一变化缓解了市场对小麦供应过剩的担忧,为小麦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过目前并未形成大规模收购,小麦流向饲用的部分仍较为有限。后续关注渠道库存心态和粉企上量情况。
三、后市展望:高位震荡中酝酿新变量
短期来看,小麦市场仍将维持强势。
供应端:基层余粮有限,贸易商挺价心态难改,粮源流动性偏紧格局延续;
需求端:面粉消费虽处淡季,但饲用替代窗口打开叠加政策托底,市场底部支撑明确。
潜在风险点:政策调控加码,若价格过快上涨触发储备轮出增量,或对市场形成压制;
新麦产情预期:4月后主产区天气及病虫害防控情况将影响2025年产情,需警惕丰产预期对远月价格的冲击。
综上所述,小麦价格上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来看,小麦价格将受到供需格局、政策导向以及国际市场动态的多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