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通运输状况得到缓解,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门前到车量“一夜破千”,企业一日两三降的局面再次出现。就市场追踪来看,今明两天的到货量将持续上涨,价格在未来三天内跌幅能否达到两百呢?春节前后价格还有上涨的可能吗?
目前的价格已经达到玉米的历史高点,根据政策新规,今天将会有不少城市解除静默,这就意味着市场即将面对新一轮的大规模集中上量,价格的下跌空间理论上在200元/吨上下,但实际的可操作空间大概率不会达到这个程度。原因很简单,目前基层农户的售粮心态依旧较为谨慎,持粮主体肯定会遭企业一波收割。但随着降价幅度的增加售粮主体的心态也将发生变化,山东到货能维持一周左右的时间也就算到顶了。
至于山东企业三天内的降价能否达到200元,小编的看法有些过于极端了,跌幅破百的难度不大,但再想上升的难度就会直线增加,这点持粮主体可以放心。另外就是12月份各地疫情的变化依旧不容轻视,很有可能出现疫情反复的局面,这样对玉米价格来说也就容易形成反复的震荡,有出粮打算的老板可以择机出库!
本轮过后,企业的库存势必会得到补充,虽说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年前的量压风险,但今年留在基层的粮源太多,再加上政策和种植成本的托举,今年的粮价底部空间是很坚挺的,这点大家无需过分担心。至于能否引起市场惜售情绪的彻底转变,至少从目前来看可能性极低。
12月份玉米市场所需要面对的“利空”集火,价格的回落是肯定的。但从实际的供需角度来看,只要年前的惜售情绪不发生大的变动,春节前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特别是在元旦前后,深加工企业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的补库刚需,而饲料企业甚至会更早的开启行动。所以短期来看,玉米确实要进入下行阶段,不过能维持多久目前尚不好说,需要重点跟踪山东的上量情况。
至于华北地区,价格的上涨幅度不高,故而企业的收购价相对较为稳定, 但华北地区跟跌也是必然的。反观东北地区,至少在春节前,东北地区的价格易涨难跌,不过只是涨幅空间有限。以黑龙江为例,1.4元/斤的价格对于企业来说已经是“天花板”了。至于年后的走向,东北地区的风险要远大于华北及山东地区。
本周需要重点关注两件事,一是山东企业的到货情况,二是天气变化和疫情对运输造成的影响。至于供需环节、政策甚至是进口都可以暂时忽略不计。
(转自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