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通辽民营粮食购销行业商会官方网站!
玉米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行情 - 玉米

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该如何调配

作者:sysadmin 来源: 时间:2025/11/3 浏览:3 次 字号:【 】 【关闭

  

今年秋收时节,山东多地遭遇连绵秋雨。面对严峻形势,全省上下迅速行动,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收、抢烘大会战。

在这场被农民形容为“十年八年不遇”的极端天气里,各地农机合作社冲到抢收第一线。在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轮式玉米收割机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关于两者的配备情况、作业效率,也引发了诸多关注:轮式收割机效率快,但雨天难作业;履带式收割机便于雨天作业,为何费用高且一机难求?经此“会战”后,各地合作社在农机配置上是否有所变化……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了解相关情况,探讨应对之道。

轮式玉米收割机

遇雨无法下地

10月17日,济宁市任城区小到中雨,长沟镇蜀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内,烘干设备正在运行。“看天气预报,18日开始就没雨了。好在前段时间下的是小雨,玉米在地里还没有霉变风险,所以大部分地块还没有收割。”合作社负责人李鲁宁告诉记者,18日以后会根据地块洼陷程度进行连片收割。合作社共有1000多亩玉米,除了自有土地外,还为上千亩土地提供服务,但今年这种天气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合作社仅有轮式玉米收割机,且不太可能派上用场了。

10月12日,在肥城市桃园镇里留村,一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正在蒙蒙细雨中抢收玉米。 

“长沟镇有近4万亩土地,大多被种粮大户承包,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普遍使用轮式玉米收割机,当地很少有农机合作社配备履带收割机。往年正常天气下,一台轮式收割机一天工作10小时,能收120亩地,效率极高。”李鲁宁直言,起初他并未意识到阴雨天气会持续这么久,考虑到玉米成熟状态,想再等等便没有抢收;后来发现地太湿,轮式收割机下地就会陷住,完全无法作业。他估计,即便是适应性更强的履带式收割机,在如此湿滑的地里遇上玉米杆也不免会打滑,操作如此困难,一天能收割50亩地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当地玉米生长状态还算良好,即便是有履带式收割机,种粮大户也少有人选择收割。一是用它作业慢、费用贵,二是收回来还要再烘干。如果天气很快放晴,用轮式收割机能快速收割回来。”李鲁宁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当地不少种粮大户和他一样,选择再等等,“只要轮式收割机能进地,作业效率就上来了。”

据了解,蜀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有5台批式循环烘干机,按照将含水量30%的玉米烘干至14%以下达到储存标准来计算,一天能烘干150吨。

履带式玉米收割机

今年赚了个“巧钱”

相比之下,任城区喻屯镇保田农机技术推广专业合作社的玉米收割机则是以履带式为主。记者采访当日,合作社的8台履带式收割机已经前往河北、肥城等地作业,4台轮式玉米收割机则在家闲置。“履带式收割机接地压力小,就像给机器穿上了‘靴子’,不容易下陷。在今年这种特殊的条件下,履带式收割机成了泥泞地里的‘抢手货’。”合作社负责人夏步涛告诉记者,“喻屯镇泥泞地较多,以喻屯镇为分界线,往北多以玉米种植为主,往南多以水稻种植为主,当地对履带式收割机一直就有需求,所以合作社一直配备。并且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履带式收割机的价值,往年秋收季节北方天气较好,轮式收割机在周边收割玉米,履带式收割机则多到湖南湖北等地跨区作业。”一辆水稻履带式收割机20万元左右,再多花几万元额外配置玉米割台,就可以满足秋收季节两种作物的收割需求。

10月17日,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还未收割的玉米依然青绿。 

夏步涛说,往年履带式收割机并不在北方地区进行玉米收割作业,它的作业速度(一天12小时收割80多亩)比轮式慢(一天12小时收割180亩左右),且不能在硬路面上长距离行驶,需要轻卡托运,所以往年周边选择履带收割机的农户很少。但在今年,它成为了雨天下地作业的“神器”,合作社的履带式收割机迎来了“爆发式”的需求。

“往年轮式收割机收割一亩玉米为60元—80元,今年完全不能下地。往年履带式收割机收割一亩地50元,今年则是90元—200元(价格根据地块收割难易程度会出现波动),一台履带收割机一天毛收入可达一万多元。”夏步涛说,“今年临时想购买履带机的割台也买不到,平常没人用、下雨急用又造不出来。”然而,这笔“巧钱”赚得也并不轻松,阴雨天气对机械、机手的要求都很高。同时,夏步涛也指出了履带收割机的缺点:抛洒率高,能达到6%-8%,而轮式只有1%-2%。

算算种植经济账

调整农机配置意愿不强

这种差异,直接反映了两个地区因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农机选择依赖。即便是遇到极端天气,无论是农民还是合作社,都在算着一笔种植经济账。

李鲁宁表示:对于种植大户而言,1亩地去掉农药、化肥、种子和高达12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用,往年的利润也仅在300元-500元。今年受天气影响,玉米产量普遍下降,好的地块一亩地能收1000斤左右,虽然地头湿粮的收购价根据含水量浮动,30%含水量的约7毛钱一斤,含水量每低一个点涨一分钱。但由于收割困难、成本增加,1亩地少赚二三百元,1000亩地就少赚20万元-30万元。”

面对将来可能越来越多的这种极端天气,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未来,合作社是否会调整农机配置,增购履带式收割机以增强抗风险能力?接受采访的合作社答案出乎意料地一致:大概率不会。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投资回报率和事件概率。一台履带式收割机价格在20万元左右,对于合作社来说是一笔很大投资。而像今年这样的极端天气,被采访者普遍认为是“十年难一遇”的小概率事件。为了一个小概率事件,将昂贵的设备闲置多年,在经济上并不划算。“如果合作社的秋粮以玉米为主,更不会改变自己的机械配置,几十年才会遇到这种天气,不会买了机器在那放着。”保田合作社的负责人夏步涛道出了大多数同行的心声。蜀兴合作社的李鲁宁也表示,只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增加设备,言语中透露出谨慎。

抵御抗风险能力

需要各方共同协作

既然单靠合作社自身难以调整装备结构,那么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的出路在哪里?

首先,在于强化信息服务与统筹调度。正如李鲁宁所反思的,未来应更及时关注天气,在玉米能够收割的窗口期积极抢收。他提到,可以更加积极地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在极端天气下集中调运车辆,形成区域协作。例如,组织像喻屯镇这样有履带式收割机的合作社进行跨镇支援,集中力量,在地湿透之前尽可能多抢收一些。

其次,大力发展烘干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两地合作社都提到了烘干设备的重要性。蜀兴合作社的日烘干能力约为150吨,但对于4万亩的种植面积而言仍是杯水车薪。发展包括合作社在内的社会化烘干服务,是应对连阴雨、保障粮食品质、减少损失的关键。

再者,是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李鲁宁提到,他们合作社承包的土地已经买了两年农业保险,从实践来看,保险还在发展初期,实际损失和定损评估上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一亩地大概能赔二三百元,与实际损失会有偏差。提高保险产品的精准性和赔付力度,建立更科学、更快速的定损机制,才能为农民和合作社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最后,需要政策的精准引导与支持。对于履带式收割机这类“平急两用”的应急装备,政府可以通过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其在关键地区进行合理配置,而不必要求每个合作社都“大而全”。同时,鼓励和规范农机跨区作业,确保在关键时刻“调得动、用得上”。

今年的连阴雨天气,像一次突如其来的测试,暴露了传统农业在面对气候异常时的弱点。构建更具韧性的现代农业体系,不能只依赖农民和小型合作社单打独斗,需要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现代化的信息支持、更完善的保险政策以及更精准的政策引导作为后盾,多方合力,才能共同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转自中华粮网

版权所有:通辽粮食行业商会 电话:(0475)8234669
商会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路世基大厦十五层
E-mail:tllssh@126.com  蒙ICP备19002393号-1  技术支持万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