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通辽民营粮食购销行业商会官方网站!
玉米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行情 - 玉米

新旧压力叠加 玉米市场弱势行情依旧

作者:sysadmin 来源: 时间:2015/8/25 浏览:3353 次 字号:【 】 【关闭

  

当前,国内玉米市场面临的压力可以说是:新作上市+旧作抛售。一方面,8月份以来,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以及华北地区的河南、河北春玉米已经上市,且春玉米上市价格明显低于旧作玉米价格;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济,临储玉米拍卖去库存进度仍显缓慢。在上述压力作用下,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弱势格局。具体分析如下:

市场表现

表现一:东北玉米市场行情弱势趋稳。8月份中旬以来,东北产区玉米市场价格弱势趋稳,基层余粮仍旧偏多,供给压力不减。截止目前,黑龙江绥化地区14%水分二等玉米(下同)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000-2080元/吨;吉林松原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200-2230元/吨;内蒙古通辽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240-2290元/吨,辽宁沈阳饲料企业收购价2290-230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比月初下降30-80元/吨。同时,目前,饲料企业需求持续不佳,采购意愿不强,加之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下降,玉米需求持续减弱,短期内难以支撑玉米价格。

表现二:华北玉米市场行情继续领跌。8月份中旬以来,华北产区玉米市场呈现持续深跌行情,旧作仍有余粮,而下游需求疲软,加之春玉米陆续上市,加剧市场供给压力及降价趋势。截止目前,山东潍坊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2080-2220元/吨,比上周下降10元/吨;河北衡水地区饲料企业收购价为2200-2220元/吨,比上周下降20元/吨;河南许昌地区为2140-2160元/吨,比上周下降40元/吨。 

总的来看,8月以来山东地区玉米进厂价格累计下滑幅度达到200元/吨,河北河南地区降价幅度也普遍在100元/吨左右。目前来看,后期玉米价格仍将维持弱势。主要还是由于市场对新季玉米临储政策的悲观预期,如果新季玉米收储价格果然如传言般大幅下调,则陈季玉米价格必将向新季玉米价格过渡,加之当前货源供应仍然充足,并未出现供应缺口,意味着陈季玉米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表现三: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弱势维稳。8月中旬以来,北方港口贸易商收购意愿不强,新粮上市前陈粮价格依旧承压。同时,广东港口库存充足,进口谷物持续供应,春玉米陆续上市,用粮企业收购较为谨慎,高价玉米出货困难,整体出货速度偏慢。

截止目前,辽宁锦州港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2290-2310元/吨,理论平仓价2350-2360元/吨;鲅鱼圈港口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2280-2320元/吨,理论平仓价2350-2360元/吨,均与上周末基本持平。广东深圳港口14.5%水分辽吉优质玉米成交价格为2470-2490元/吨;质量偏差的玉米价格为2450-2460元/吨,均与上周基本持平。

影响因素

因素一:临储玉米拍卖“去库存”仍显缓慢。今年临储拍卖虽然起拍时间早,首次临储拍卖日期提前至4月9日,但成交数量在需求萎靡、玉米替代大幅增加的背景下一直难有起色。截至8月14日,今年临储拍卖累计进行19轮(每周一轮),计划销售数量累计为7774.6万吨(含跨省移库、东北临储及进口临储玉米),而成交量只有374.4万吨,成交比例不到5%。

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临储库存玉米起拍价格高、质量差,难以满足饲料企业需求;另一方面,今年国内玉米需求清淡,难以消化巨量临储库存。往年7、8月份,在新玉米上市之前,国内玉米市场往往出现供给缺口,价格提高,陈作库存加速补给市场,有利于消化临储库存。今年,玉米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一直没有解除,使得临储仓库中的玉米鲜有问津。

因素二:旧作库存急于抛售,新作上市又添“新愁。今年国内玉米市场需求不景气,加剧了临储收购面临“利空”调整的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主体急于抛售旧作库存。在华北市场,贸易商出货意愿强烈,现货价格下滑明显。自8月初以来,河南、河北玉米现货价格下跌超过100元/吨,山东下跌幅度更是超过200元/吨。春玉米开始上市,旧作库存处理时间所剩无几。截至目前,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以及华北地区的河南、河北春玉米已经上市,春玉米上市价格明显低于旧作玉米价格。以河南为例,水分含量在14%的春玉米,价格只有1950—2000元/吨,较旧作玉米价格下跌150元/吨以上。后期夏玉米也将集中上市,供给增加恐加剧玉米价格的弱势。

因素三:生猪养殖市场对玉米行情提振作用有限。尽管当前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持续上涨,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水平。但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等养殖市场指标性数据均处于相对低位水平(截止7月份,我国生猪存栏量为38538万头,较上月增加122万头,但较去年同期下降4486万头。能繁母猪其存栏量为3876万头,较上月下降23万头,较去年同期下降662万头),这意味着生猪养殖市场以饲料及饲料原料的消耗进度有所放缓,国内生猪养殖业状况依然未发生实质性的恢复和改善。加之新季春玉米集中上市,饲料企业采购原料心态较为谨慎,多以随用随买为主。

因素四:替代品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中国进口的玉米以及替代品(包括大麦、高粱和玉米酒糟粕)创下历史新高,因为饲料加工厂利用海外价格低廉的机会加大进口,取代价格相对昂贵的国产谷物。其中:7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为111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倍左右,其中938,344吨来自乌克兰;大麦进口量为128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68%;高粱进口量达到111万吨,同比提高183%;玉米酒糟粕进口量为创纪录的110万吨,高于6月份的前历史最高纪录959,935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7%。由于进口量激增,已经促使政府出台措施来加强对玉米替代品的进口管理,这可能导致中国进口步伐放慢。目前玉米替代品的进口不受关税配额的限制。

从9月1日起,中国商务部将要求大麦、木薯、玉米酒糟粕以及高粱的进口商详细登记进口明细。市场分析认为,加强对上述产品的进口监管,这将会限制进口,因为买家需要在采购之前就进行登记,以便获得许可。

因素五:8月上旬降水不均但增产仍有望。8月中旬以来,黑龙江西部、吉林西部等地出现降雨过程,东北大部分旱区旱情得到缓解。在当前旱情炒作较多的吉林地区,也仅前郭、长岭、乾安、梨树和双辽等部分地区旱情尚未全部解除。梨树和双辽是四平市的产粮大县,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四平地区的41%左右。但上述地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2%。因此即使无有效灌溉面积的地区减产20%,则梨树和双辽将减产13.6%,整个四平地区减产5.7%,但对整个吉林省的减产影响仅1.4%。整体看来,目前吉林地区干旱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有限。此外,与往年相比,今年整体受旱面积偏少,总体来看,玉米作物长势正常,增产仍有希望。预计2015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23亿吨,比上年增长3.35%。

后市预测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玉米市场可谓多空因素并存,虽然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稍有回升,但相较去年“去库存”进度仍显缓慢,加之华北春玉米上市及市场需求未见明显亮点支持,因此短期其价格上行之路仍显艰难。

版权所有:通辽粮食行业商会 电话:(0475)8234669
商会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路世基大厦十五层
E-mail:tllssh@126.com  蒙ICP备19002393号-1  技术支持万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