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通辽民营粮食购销行业商会官方网站!
玉米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行情 - 玉米

新季临储玉米收购政策细节成为市场热点

作者:sysadmin 来源:中华粮网 时间:2015/9/4 浏览:3306 次 字号:【 】 【关闭

  

目前,国内玉米市场可谓多空因素并存,临储玉米 “去库存”进度仍显缓慢,加之华北春玉米上市及市场需求未见明显亮点支持,因此短期其价格上行之路仍显艰难。同时,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玉米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期,国家一方面限制谷物大量进口,另一方面临储玉米“市场化”趋势依旧,只是其节奏如何值得关注。从多空势力博弈程度来看,我国临储玉米政策的改革仍显艰难。最后,天气方面东北大部多阵雨天气有利于缓解前期因旱减产的玉米地,但是否会出现早霜需关注。

通常情况下,华北春玉米上市一般比夏玉米提前半个月左右时间,数量比重十分有限,但今年春玉米上市对现货市场冲击如此之强烈,显然不仅仅是春玉米本身的问题,而是代表着市场对于新季玉米上市以后走势的一种共识。在华北玉米降至2000元/吨趋势形成的情况下,今秋东北玉米价格几何相信大家自有论断。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与去年不同,随着市场对于新季玉米价格下行预期的增强以及新季玉米零星上市的影响,目前关内外玉米产区粮商正在持续亏本抛售手中库存,这一点将同样制约夏季南方玉米价格水平,现货市场“秋意渐浓”已是不争的事实。

关注一: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向市场化转型,政策细节成为“热点”。今年7月份我国多部门频繁下发文件,基本确立了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向市场化转型的大方向,此举对未来3-5年市场均将产生影响的深远。继今年9月1日中国将高粱、大麦、DDGS和木薯正是纳入《自动进口许可证名单》,标志着中国在严控进口谷物方面更进一步以后,接下来,临储拍卖政策如何促进玉米及时出库,新季玉米收购政策在延续“临储收购”提法的情况下如何转型东北新季玉米收购价格降幅几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在多方博弈和利益均衡之下,我国临储玉米政策一波三折,但新季玉米价格大幅下降、临储收购量有望削减的趋势明显,我国庞大临储玉米“堰塞湖”泄库闸门正在打开,其对市场产生的持续冲击需我们提前部署。而随着国内玉米“堰塞湖”的泄洪,国际农产品市场也将遭遇接二连三的冲击波:先是中国玉米市场,再是美国玉米以及相关谷物市场,最后波及国际大豆市场,尤其是在美元升值预期共振之下农产品市场熊市可能更熊,需谨防期间的风险,策略上谨慎为宜。

其中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对中国玉米市场的冲击:早在今年7月份,有关“诸如2015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下调10%;临储玉米收购价格降至1800元/吨,并给予农民每吨300元补贴”的传闻不胫而走,最终人大第1480号建议答复表示对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发挥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农业发展方式,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发改委有关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推进购销市场化,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尽快向社会释放改革信号,合理引导农业生产和市场预期-----我国新季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向市场化转型,价格大幅下跌已成定局。这也是5月份开始我国连盘玉米1601合约由2300高点迅速跌破2000大关的重要原因,政策转型背景下玉米价格易跌难涨格局已然形成,预计随着未来3-5年临储玉米堰塞湖泄库进程的推进,2015年秋季我国玉米市场将迎来第一轮“冲击波”,其差别只是在于新季玉米价格究竟是比上年同期下跌300-400元/吨,还是更多?

与此同时,而一旦中国临储玉米托市政策转型,国内玉米价格下滑,其势必对外谷物依存度下降(包括有关部门已开始的对高粱、大麦、DDGS甚至木薯进口加强控制)。此外,在当前南美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增加趋势之下,若中国玉米“堰塞双湖”泄洪引发全球玉米价格承压,下个市场年度美国大豆竞地优势上升,面积增加,则大豆市场将迎来第三轮冲击波,其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可能持续3-5年。

关注二:华北玉米“逆流”蚕食东北粮。8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华北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在新季玉米由南向北上市预期下,华北粮商不得不亏本抛售。截止目前,华北港口玉米集装箱装船价格仅2200元/吨,东北港口散船平舱2360元/吨,关内玉米竞争优势明显,开始蚕食东北粮市场份额,且少部分华北玉米开始“逆流”东北港口用于掺混。今年夏季关内外玉米价差已不再复制往年行情,华北玉米较往年提前3-4个月低于东北玉米。

关注三:普通与优质玉米价格差扩大。虽然,在目前国内玉米市场已进入新陈交替初始阶段的情况下,关内普通禽料玉米与东北优质乳猪料玉米间局部价差扩大:其中,广西南宁地区乳猪料玉米到厂可达到2560元/吨,华北普通禽料玉米到货报价可低至2350元/吨,价差200元/吨以上;江苏北部地区乳猪料玉米进厂2500元/吨,中大猪料玉米2450元/吨,禽料进厂2250元/吨,本地可用于掺兑的新玉米收购仅2100元/吨。然而,由于乳猪原本采食量较低,且一些大型饲料企业已于早期专门贮备了一部分优质乳猪料玉米,为此优质玉米市场消费依旧寡淡。目前东北与华北产区玉米价差已经罕见地扩大至100元/吨,5月份以来华北粮价较最高峰2350元/吨类似跌幅已达到150元/吨以上,尤其是7月份以后。

关注四:北方玉米南运量大幅萎缩。据了解,8月份以来,我国北方玉米连续两周南运量大幅萎缩,创下近年极值。截止到8月23日当周,北方散船玉米南运量仅6.5万吨,较上周8.5万吨的水平进一步下滑,8月我国北方玉米累计装船量正大幅萎缩,创下近年单月极值。考虑到火车入关和汽车入关的数量也明显下滑,预计2014/2015年度东北地区玉米外运总量为2700万吨,同比下降35.71%。与此同时,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却维持近两年偏高水平,这也是今年夏季南方玉米市场需求匮乏,价格上行受限制的重要原因。何况,目前南方港口进口大麦和高粱库存水平长期维持在30-50万吨的历史高位水平。

尽管据市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方港口260万吨玉米库存中,除去临储、进口和期货玉米后,可供贸易流通港口库存玉米不足40万吨,但鉴于南方市场实际谷物库存内含已扩大至进口玉米乃至进口高粱、大麦甚至是DDGS,在现阶段饲料消费低速恢复的情况下,实际需求有限,为此市场购销清淡,价格低迷的情况不可避免。

关注五:优质玉米处境日渐“尴尬”。不可否认,在目前华北春玉米上市期间,东北优质玉米在关内市场依旧任性。以江苏地区为例,目前当地禽料玉米到厂价仅2250元/吨,猪料(含乳猪料)玉米到厂2460-2480元/吨,两者价差高达200-230元/吨;无独有偶,目前山东地区禽料玉米与猪料玉米价差也达到150元/吨以上(禽料玉米2260元/吨,猪料玉米2420-2500元/吨)。这一点,也成为连盘玉米1509合约多头的一个理由,即连盘对于玉米交割品质的限定与当前国内优质玉米供应比例有限的现实。只是,华北春玉米上市已经吹响了新季玉米上市的号角,优质玉米还能任性多久,大部分人已经成为这场多空博弈中的“看客”。

综上所述,伴随着北方新季玉米供应上市拉开序幕,9月份供应量将进一步放大,国内玉米市场货源供应宽松,预计国内玉米市场将延续弱势格局。当然,在东北新季玉米批量上市之前,优质玉米或继续表现较好的抗跌性,但新陈玉米交替已经展开,9月份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如何公布与执行直接影响到新季玉米下行空间,山东部分农户可能面临减产与降价的双重打击。

版权所有:通辽粮食行业商会 电话:(0475)8234669
商会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路世基大厦十五层
E-mail:tllssh@126.com  蒙ICP备19002393号-1  技术支持万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