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通辽民营粮食购销行业商会官方网站!
商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动态 - 商会动态

“通辽黄玉米”发展潜力巨大

作者:sysadmin 来源: 时间:2018/8/24 浏览:4834 次 字号:【 】 【关闭

  

——专访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建华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适应粮食生产组织方式变化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品牌兴市战略,推进我市脱贫攻坚战,由市政府主办,市工商联(总商会)、市招商局、市农科院、通辽粮食行业商会承办,为期3天的“2018·中国‘通辽黄玉米’推介会”将于8月20日盛大启幕。

会议筹备期间,记者就“通辽黄玉米”的产业发展情况采访了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建华。

“通辽黄玉米”四大优势明显

我市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玉米种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过去的零星种植发展为“铁杆庄稼”,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内蒙古粮仓”之美誉。“通辽黄玉米”外表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紧实,淀粉含量高、角质率高、含水量低、霉变率低,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玉米深加工业和饲料企业的优质原料。具有淀粉含量高、高产、稳产、霉变率低的明显优势。

通辽玉米年播种面积1800万亩,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3%,总产量200亿斤,占自治区总产量的近1/2,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5%,也就是说,全国每20斤玉米中就有1斤产自通辽。玉米单产平均550公斤/亩,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玉米产业发展,建有“800万亩粮食供应区”和“1000万亩高效节水粮食供应区”,高效节水区平均亩产近800公斤,有的甚至达到亩产吨粮,放眼全国,也很罕见。

由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灌浆和淀粉的积累,同样的玉米品种在通辽种植,淀粉含量比周边地区高约3个百分点以上,玉米加工企业主要对淀粉进行深加工,玉米的淀粉含量直接影响到产业链发展;与周边城市种植习惯有所不同,通辽地处西辽河冲击平原,“旱可浇,涝可排”的节水型灌溉农业则是玉米稳产的保障;秋季的降雨偏少,气温迅速下降,玉米成熟后脱水快,霉变率、黄曲霉素和赤霉烯酮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发展前景广阔

始建于1949年的通辽市农科院,从事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已有近70年历史,自主研发了黄莫417、哲单系列、通科系列等品种,为通辽黄玉米品种、品质的再提升,助力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由于“通辽黄玉米”品质好,市场需求空间大,带动了玉米深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具有良好的声誉和竞争力。现有玉米深加工企业26家,年转化能力100亿斤,产品涵盖胶、药、酸、糖、醇五大系列。已形成了13大类、200多个品种的全株玉米产业链,苏氨酸、亮氨酸、甘露糖、硬葡聚糖等高端产品种类达到120种、占全部产品种类的60%。梅花生物科技的普鲁兰多糖、植物胶囊、海藻多糖突破了日本和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黄河龙生物3万吨黄原胶生产线,位居亚洲之首。通辽玉米生物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话语权逐步提升,全国重要的玉米生物产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小氨基酸生产基地正在形成。

关于“通辽黄玉米”品牌的潜在价值,张副院长谈到,就在几天前,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和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2018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价”评审结果公布,“通辽黄玉米”以超过287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内蒙古第一大地标。随着品牌建设的不断深入,最直接受益的就是粮农,具体地说,如果达到“通辽黄玉米”品牌标准的玉米价格提高5分钱,那么全市粮农就可平均增收约500元;“通辽黄玉米”品牌的成功推广,有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用最好的玉米养出最好的牛”,还可以拉动黄牛等养殖业的发展;“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让更多的外地企业了解“通辽黄玉米”的优势,主动来通辽投资建厂,玉米产业链不断延长,产品不断增加,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大有益处。

版权所有:通辽粮食行业商会 电话:(0475)8234669
商会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路世基大厦十五层
E-mail:tllssh@126.com  蒙ICP备19002393号-1  技术支持万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