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有着国家“绿城”美誉的南宁城笼罩着黑压压的云,人们以为只不过是大雨将至,却没想到却是一场罕见的龙卷风从远方来袭。短短数分钟,南宁城内一些树木被刮得连根拔起,一些在户外的家禽宠物被吹离了地面,连一些民房的屋顶也掀到空中跳起舞来……在这个城市的西南角,即五一西路24号,广西辽大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龙卷风瞬间不客气地卷翻了办公场所、宿舍、饲料厂房……顶盖、瓦片、天线线路都没有剩下,厂区里到处是散落的饲料成品、半成品,与玻璃、瓦砾等大量杂物碎屑混杂着,情景是一片狼藉。
这是辽大集团自1997年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一次天灾。天灾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背后,是全体股东对重建的质疑、员工遇灾后的对再生产和失业的恐慌及如何展开自救重建工作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棘手考验。此时,一个衣着朴素却操着一口北方口音、年过半百却身材魁梧,背稍有些驼却眼中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男人在这紧急关头站了出来,他精心安排每项重建工作,对每个重建细节都思虑周详,积极抚慰受惊的员工,向大家鼓励说:“我们一定能挺过这个难关!”同时,他对员工下了一个保证,也给自己立了个军令状:五年内,我要让我的员工,住上同行业内环境最好的宿舍,领同行业内最高的薪水,享受同行业内最好的工作环境。一名员工说:“有这样的领导在,再大的困境我们都有信心走出来!”
这个男人,就是广西辽大饲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西秒。
李西秒,1954年出生于山东临沂市河东区坊上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自小就帮着家里干各种农活,传统农耕各种把式都运用自如。正是这种背景,让他对农民、对土地及土地上生长的东西有着不可割舍的情谊。但是,家庭的贫困,让他仅仅读完小学后,便缀学用小小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1973年,年仅19岁的李西秒怀揣着仅有的20元钱,告别了父母亲朋,怀着出人投地干一番事业的激情,背井离乡来到一片漆黑终日不见太阳的黑龙江鸡西煤矿挖煤,后来在伊春林业局烧砖、伐木、栽树,日出日落从不歇息。1978年,他开始从事流动养蜂,借着工作的机会,足迹走遍了全国各省,内蒙古扎鲁特、临河那林套海农场、宁夏同心、四川德阳、绵阳、云南丽江、昆明、开元、安徽蚌埠、吉林敦化、桦甸……虽然很苦很累,但他丝毫不后悔离开家乡在外闯荡,他心里明白,与其像祖辈那样世代务农,不如走出来潇洒地拼一场,即使失败了还要重头再来,一定要做一番自己的事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十年来,李西秒一直在走市场、找货源,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什么样的苦都尝过,什么样的气都忍着,但就是在这千万里的行走间,将一个少年的勇猛沉淀为年长的睿智,积蓄着未来创业的能量。1984年,李西秒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一次机遇。在对全国各地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认真分析后,他决定进入内蒙古扎鲁特旗供销系统,从伊和供销社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做起。之几年内,他凭借出色工作能力和突出的业绩,先后提升为华杰供销社办公室副主任、供销社总经理、供销社理事会理事、农贸公司总经理,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地提升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期间,他荣获了内蒙古各级政府颁发的优秀推销奖、优秀管理奖、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有人眼红,向他投来不屑的目光,并叽讽他:“凭什么一个小学文化,没有背景的人能胜任这些工作,获得这些荣誉!”李西秒对这些话语一笑而过,始终坚信着天道酬勤,踏踏实实的工作总有得到认可的一天。
在外人看来,此时李西秒的事业正当如日中天,而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而大胆的决定:要从供销社离职下海创业去。身边的人好言相劝:“供销社好歹也是国家的,呆在里面发不了大财但毕竟相对稳定。”“好好的工作不要,下海风险谁不知道,真是要弄个倾家荡产吗?”“都四十多岁了才下海,而且又是小学文化,能成功吗?”面对种种质疑,李西秒却像吃了称陀——铁定了心,供销社虽好,但做不大,为农牧民的服务有限,不如好好去外面拼上一回,自己做一家响当当的农牧龙头企业。1995年,他毅然决离开了供销社,开始艰辛的创业历程,投资成立了通辽正通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万事开头难,农副产品市场变化万千,刚开始好的货源各企业争相抢定,货源抢夺战愈演愈烈,如何才能找到好的货源,如何才能稳定客户,这是拦在他创业道路上的阻碍。但面对挑战人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为了更快更好冲破地难关,让公司运转起来,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凭着创业的满腔热情不分日夜,短短两年时间通辽正通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就走上了正轨,为后来李西秒的农牧龙头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着十几年走南闯北的经验和自身对商机的敏感,李西秒感到广西的首府南宁市有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未来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但是,投资有风险,从内蒙古到广西,隔着数千公里,人生地不熟的,他心里也在进退之间琢磨着。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手一搏,毕竟“只有走出去才有生机”。1997年,他联合沈阳铁路局营运总公司等股东共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的广西辽大饲料有限公司在南宁落户。1999年成立广西南宁粮专粮食储运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公司自有专用线优势,实现产装、销、储一条龙服务。2002年,公司取得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为打进国际市场及从国际市场进口物美价廉的原材料打开了一扇门。2005年,广西辽大饲料有限公司改制成为广西辽大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规模从500万达到5100万,至2009年,辽大集团发展拥有南宁辽大养殖有限公司、南宁金芒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南宁辽大米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粮专粮食储运有限公司、内蒙古辽大粮食收储有限公司、通辽辽大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内蒙古桂通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内蒙古通大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内蒙古桂大粮食收储有限公司、通辽辽大饲料有限公司等10家子公司,总资产达2.2亿元人民币。
市场总是风云万变,竞争总是无时无处不在。2008年下半年,严重的金融危机袭卷全球,国内受此影响,经济疲软、增速放缓,企业订单减少、裁员不断。受此波及,辽大集团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一系列困难。创业难,守业更难。面对企业的生存关头,选择开拓市场还是稳健保有目前市场,成了股东们讨论的分岐。此时李西秒决定化危为机,斥出巨资,将公司业务拓展至饲料业的的上下游相关产业,积极抢占行业的制高点——先在南宁投资建设大型养猪场,年可出栏商品猪三万多头,紧接着在内蒙古通辽置地400亩建成四家粮库,年收购玉米20万吨用于通辽—南宁专用线供应广西各养猪场及饲料厂,同时大力发展仓储业务,年周转货物60万吨。如今的辽大集团,在新增的各项业务与饲料产销之间,在南宁的养殖与内蒙古的原材料之间,既各自盈利,又相互支援,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成为集团良性发展的运转链,辽大也借此阔步迈上集饲料生产、大米加工、畜牧养殖、农牧开发、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于一身的综合企业集团发展轨道。目前,集团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拥有两条铁路专用线、两套现代化饲料生产线、一套粮食烘干设备、一条大米加工生产线。所生产的猪、鸡、鸭、鱼各种饲料品种型号齐全,质量上乘,年产销量达十万多吨,销售收入近3亿元,成为广西屈指可数的一流大型农牧产业龙头企业
李西秒常说:“人生困境不可避免,但我们应做到坦然面对。只有用经历风雨的无悔,才能从困境中勇于奋起。” 他如是说,也如是做。
2008年8月29日的那场龙卷风来袭后,李西秒没有选择推卸责任于自然灾害,而是直面困境寻求解决之道。他顶着种种压力,思索着如何主动自救,如何采取得力的措施尽快扭转局面。他认真研究重建工作,每天早早下到厂里,一间一间厂房仔细检查,悉心过问每项重建进展,一个一个员工悉心安抚、鼓励和感谢。坚持不懈的行动、迅速展开的重建成效最终换得了股东及员工们的信任。之后,每每召开员工大会,他都满怀感情地向员工提及此次的困难,鼓励并告诫全体成员,面对困难智者应有的胆识与能力,勇者应有的作为与行动。员工们也从这次困难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形成了鼓舞向上的凝聚力,并达成了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
在家里,李西秒是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但同时作为辽大集团的董事长,他的肩膀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那是500多名员工的发展、一个企业之于社会的责任重担啊!
他常说:“我的使命,就是让集团五百名员工的生活越来越好。”龙卷风的灾后,他面对员工立下军令状:五年内,我要让我的员工,住上同行业内环境最好的宿舍,领同行业内最高的薪水,享受同行业内最好的工作环境。当时,这样一番话在员工心中埋下了一颗颗疑问的种子,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困境中的辽大集团并没有能力改善员工待遇,甚至有人猜想这是不是李西秒的“缓兵之计”。面对流言猜测,他没有解释与反驳,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集团改革和发展上。寻土地,辟厂址,建厂房,2年多了,他没日没夜的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也许有人已经忘了他许下的这个诺言,而他一直将承诺烙印在心中,将责任铭刻心间。李西秒有多少个休息日没有休息了?同事说我们数不清,李西秒有多少日子没有回家看看了?家人说我们记不清了。终于,在2010年10月,辽大集团成功通过挂牌竞拍得到了南宁国家经济开发区内50亩土地的使用权,他许下的诺言迈出了现实的第一步!2011年,新的厂区开工建设,2012年10月份即可投入使用。届时,辽大集团的500多名员工将住上舒适的宿舍楼、工作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当然,他对员工们的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他不但为员工的发展着想,更为员工背后的家庭着想着,每当看到员工有困难,他总是最快地伸出援手。2006年3月20日,集团员工徐世忠孩子突然感到不适,去医院就诊后被确定为先天性心脏病,需马上手术救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他得知此事后二话没说立即拿出5000元为徐世忠孩子支付住院押金,并宽慰徐世忠说:“没有什么难关过不去,再难不是还有我们嘛!”随后号召全体员工为孩子捐款,三天内共酬捐款8000余元,缓解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2011年,市水产畜牧系统员工的孩子患白血病,他又在第一时间参与捐助。有这样好的董事长,哪个员工不愿意跟着他干呢!辽大集团的员工流失率,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逆风扬帆破风浪,千锤百炼方成功。在他的带领下,辽大牌饲料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免检产品”,辽大集团分别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业加工龙头企业”,被南宁市政府授予“优秀私营企业”等等。“人必须不辱使命,当你意识到此生你为之而有意义奉献的时侯,就必须奋不顾身的前行。”作为农民出生的李西秒,吃的苦、遇的难比谁都多,但不论何时何地,李西秒都没有忘记社会给予他的成功,没有忘记八桂大地对他创业的扶持和帮助,更没有忘记一个民族企业自身之于社会的使命。如今的辽大集团,每年的饲料原材料收购30万吨粮食,使三万农户受益受惠,每年的饲料成品销售,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价格保障又惠实了十万农户,在一方有难之时,募捐榜上记录着辽大一次又一次的捐赠支援:2004年向广西宾阳灾区捐赠2000公斤大米和200件衣服;2005年向广西平南县灾区捐赠5吨大米和10吨饲料,缓解灾情;2006年向广西横县受灾地区捐赠价值1.2万元物资;2008年捐资15万元援建广西天等县宏魁小学宿舍、食堂,解决当地学校住宿和吃饭难问题;2010年初广西大旱,公司响应政府号召,捐赠价值5万元物资援助广西田阳县养猪户;2010年7月在广西藤县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养殖技术培训班,为广西灾后恢复生产提供技术指导;2011年给区水产畜牧系统捐赠10万元作为公益资金……辽大,真正做到了一家取之社会,回馈于农民的农牧龙头企业。
大海逐浪,百舸争流。在全国14000多家饲料企业中为辽大争得市场一席之地并从无到创下数亿的资产,普通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李西秒完全是一个有资本骄傲且高调的人。但是,见过他的人无一不为他的朴素、节俭、亲切所折服,称之为“不像老板的老板”。在厂区,在车间,他和工人们一样,穿着水鞋、普通的工作服工作,在食堂,他与工人们吃一样的饭菜,像朋友一样谈论着家长里短,丝毫不改其农民本色。
李西秒——一个在行走间沉淀心智,积累智慧,赢得成功的智者,一个兢兢业业、少说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业家,在一生的奋斗中,他以创立惠施千万农民的农牧企业为奋斗目标,以两地的农牧业为舞台尽情的发挥才干,从他质朴坚定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全部的精力投身于他所热爱的事业当中之时,再多的挑战他都无所畏惧,他将肩负着更重的责任与使命在未来的辽大发展的道路上愈行愈远!